文/ 長庚大學技術合作處
長庚大學攜手長庚醫院,共同參與由經濟部、科技部等單位主辦的「2021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此次展會於2021年10月14日至23日展開實體線上展,並分成「創新領航館」、「未來科技館」及「永續發展館」三大主題及發明競賽區。本競賽由智慧財產局規劃為亞洲代表性發明獎項,今年在疫情衝擊下仍有435件作品踴躍「遠距」參賽,經過書面及實體審查兩階段的評審,頒發11面象徵最高榮譽的柏金獎,74面金牌,73面銀牌、95面銅牌,共計253件得獎作品。本校與長庚醫院帶領12組跨領域團隊共同展出及參與發明專利競賽,最終奪下「6金1銀2銅」,成績亮眼、表現豐碩。
物理治療學系王鐘賢老師與采和原創有限公司合作之「降低風阻之運動服製作方法及其結構」,因其技術為低風阻壓力機能服飾的創新設計,於市場上可以廣泛的運用到醫療輔助,甚至衍生至醫療輔具的材質開發。此外,物理治療學系劉文瑜老師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郭重顯老師共同研發「站姿訓練移動載具」,藉由此項發明移動載具,來增加動作發展遲緩的兒童之獨立與環境互動和參與站立的機會。
電子系賴朝松老師與長庚醫院褚柏顯醫師聯合開發「一種應用於臨床健康管理的自我生理資訊指標系統以及其分析方法」針對個人平日的監測該等生理資訊,來即時掌握使用者生理狀態,以利危險警示或評估使用者狀況。而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吳旻憲老師帶領團隊共同開發「篩檢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之方法」,此發明可針對多種癌症狀態與後續治療成效進行評估及追蹤,同時也已累積近800名臨床案例數據。職能治療學系黃湘涵老師透過研發「兒童移行輔具」,協助發展遲緩的孩童設計電動玩具車,在玩耍的同時也有訓練治療的效用。
「用於治療傷口的方法和設備」由林口長庚醫院盧俊瑋醫師與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蘇中慧老師及國立成功大學共同研發,旨在透過Betaxolol促進傷口癒合、處理EGR-TKI標靶藥物對上皮細胞傷害及治療濕疹性皮膚炎等應用。此外,林口長庚醫院邱清旗醫師亦攜手長庚大學研發「神經保護藥物小鼠篩選平台」,針對帕金森病之小鼠進行探討與研究,藉此開發相關藥物治療。高雄長庚醫院王亮人醫師針對「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分子診斷技術」進行研發與研究,透過運用微型核糖核酸(miRNA)建立的診斷模型,來鑑別過動疾患,藉由早期診斷進行治療。「人工造口裝置」由高雄長庚醫院盧建璋醫師所研發,旨在解決因滲漏而導致的造口基座脫落問題,同時也可增加病人的活動性。
長庚大學表示,此次競賽成果都是老師、醫生以及學生藉由產學合作共同研發的心血及成果。本次作品橫跨多項領域,內容多元也顯現長庚大學六大核心領域的發展及執行,未來將持續努力,為社會創造更多具貢獻價值之研發成果。
獲獎發明專利:
6項金牌
1項銀牌
職治系所黃湘涵老師團隊之「兒童移行輔具」發明專利。
2項銅牌獎
圖一、金牌獎-吳旻憲老師之「篩檢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之方法」發明專利技術圖。
圖二、金牌獎-王鐘賢老師之「降低風阻之運動服製作方法及其結構」發明專利技術圖。
圖三、金牌獎-劉文瑜老師之「站姿訓練移動載具」發明專利
圖四、金牌獎-蘇中慧老師之「β-1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用於製備治療傷口之組合物之用途和其設備」發明專利技術圖。
圖五、金牌獎-盧建章醫師團隊之「人工造口裝置」發明專利技術圖。
圖六、金牌獎-王亮人醫師團隊之「用於偵測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之方法」發明專利技術圖。